人的一生会有两套牙齿:乳牙和恒牙。儿童在6岁以前的牙齿都叫乳牙。乳牙通常在宝宝半岁左右开始萌出,到了宝宝2-2.5岁时,20只小乳牙就全部出齐了,上、下颌各拥有10颗小乳牙。
这些乳牙只能陪伴我们走过短暂的童年生活,6岁左右它们便完成使命光荣退休,乳牙开始相继脱落,即俗称的“换牙期”,恒牙陆续长出,等到12岁左右,恒牙的数量基本稳定在28颗。
当长到16~18岁以后,有些人可能会长出2颗智齿达到总数30颗,还有部分人则可能长出4颗智齿,达到人类牙齿数量的上限32颗。所以说一般成人牙齿的数量应该在28颗~32颗之间,其中每人28颗牙是不可少的。
为什么有人长智齿,有人不长智齿呢?
智齿从古人类开始就已经生长了,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功能性牙齿。古人类所吃的食物都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未经加工,质地坚硬粗糙,在咀嚼的时候要求较大的力量和更大的碾磨面积,所以古人类的颌骨较大以承受咀嚼食物时候的咬合力量,智齿的存在对于增加咀嚼效率非常重要。
随着人类学会用火加工食物,不再需要颌骨提供强大的咬合力,智齿在咀嚼和消化中的作用逐步减弱,颌骨也越来越缩短,容纳智齿的空间变小。一部分人智齿的牙胚消失了,渐渐的就只有少部分人的智齿可以顺利萌出。
不是所有的智齿都需要拔掉
如果智齿能正常萌出,不会带来疼痛和感染的风险并影响其他的牙齿的话,是可以不用拔除的。但出现以下这些情况时,应拔除智齿:
1.龋齿
由于空间不足的关系,智齿通常位置不正,因此常造成清洁牙齿的困难,容易发生蛀牙现象。咬合面不深的蛀牙可以补,但邻接面蛀牙需要很好补牙技术,与其补牙,不如拔掉。
2.造成邻牙病变
这是由于智齿萌出的空间不足,异位阻生斜靠在第二磨牙上,造成第二磨牙清洁不易,甚至是第二磨牙部分被吸收的现象,严重时会引发不舒适或疼痛。
3.空间不足引起冠周炎症
这是因为牙弓越来越小,智齿萌出时患者会有肿胀、疼痛感。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再次发生,建议在炎症消退后尽快拔除。
4.智齿阻生
通常这是最麻烦的一种。这一种类型的牙齿,通常埋在齿槽骨的里面,如果经常发生炎症,或是诊断会有病灶发生的时候,就必须拔除。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还有疑问?直接对话在线医生吧~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cgg.com/zscby/647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