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社长推送了李婷丨疫情与农民卫生习惯:口水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有关农民口水的故事。本期,陈志峰将给我们带来一个有关“口腔”的故事:为什么他最终放弃在医疗资源丰富的广州就诊,而选择每周返回江门?
春节,可能就是不少广州高校外地学生一年中能回家的时候。不知感到幸运还是无奈,我自年10月以来不得不每周五坐上清早7点出发的大巴直达江门,而后坐上39路公交车来到江医院B医院,直奔门诊楼的口腔科,找到口腔外科医生。我基本上九点钟到达,而医生门诊一般会提前开诊,所以会给当天早来挂号的病患先看,反而我这种提前挂上九点到十点的号,除非前面的病患多是让医生简单诊断或拆线,能按时间段让医生看,若是碰上如拔智齿这种复杂的手术,我就得等到10点多,而挂不上号的我九点来到再来排队,运气不好只能等到十一点多。完成就诊,马上又到汽车总站坐车回广州,继续学习生活,每周如此。这样的就医,即使在疫情当前,只要门诊一开我便打算去找医生冲洗患处,因为医生在我上一年做完手术出院时就吩咐每周至少冲洗一次,以我的年纪估摸着还得需要一两年时间的康复。这么漫长且麻烦的治疗历程,皆因我患的是左下颌骨巨大囊肿。1以为是智齿,怎料是让我吓到腿软的囊肿年7月19日我趁着暑假的间歇,预留五天回江门休息,顺便看看4月份在广医院S医院颌面外科某副主任医师诊断出来的“智齿”。诊断“智齿”的前一天,患处又一次肿胀发炎,这样的发炎从年备考研究生考试那时开始反复,之后吃些药坚持下来。因为患处位于下颌牙齿的末端,而且有点像要长起牙齿来的感觉,患处还一直渗出一些黄色液体,所以我一直以为是还在生长的智齿。我父亲说长智齿很正常,我母亲说我是上火。我就这样一拖再拖。直到当年4月份去S医院,排队给护士交病历时,护士看了下,她以为是智齿,说“嘴还能张开,拔了吧。”我说,我先让医生看看,毕竟还发炎。在几个医护人员候着的专家诊室,副主任医师没有让我拍片,打着光,检查下患处,给我开了消炎药。临走时,他跟我说,“这个智齿,等那里炎症消了,再找我来拔”。我多问一下,“大概要花多少钱?”他回答,“你这情况这颗牙大概要一千多吧”。我在广州参加的城居保(学校管理),口腔科门诊支出是不报销的。就这样我筹划着暑假回到江门来拔这颗“智齿”,咨询过同学,应该会便宜些,并且我可以用父母的医保卡来支付。年7月19日,我跟父亲来到江门市唯医院K医院。这是新置的院区,内部装修和配医院。我在去之前,医院拔过智齿的同学,他说不用专门挂号,去了就直接分配医生。果然是,来到该院口腔颌面外科,医生是临时安排的,不用排队,可以直接找医生诊治。我说明情况后,医生检查了一下,说“这里连牙都还没长起来”,但那里确实是时常发炎。医生先让我拍了个X光,后来拍了CBCT(牙科锥形束CT),都显示左下颌骨“角化囊性瘤”。医生还特地叫我父亲,指着图像报告向我们解释,“这里长了个巨大囊肿,底边的骨头非常薄,必须要做手术了,把囊肿取出,直接取出可能风险非常大,骨头已经非常薄了,可能要加块板子。医院现有的硬件条件没有办法帮你做这个手术”。他让我去了后来做手术的B医院。我姑医院工作的侄子,这个侄子帮忙联系到口腔科的一位住院医师。所以翌日,我跟姑丈来到B医院口腔科的住院部找到这位医生。医生看了我的CT片后,检查我的口腔患处,旁边的实习生也看着,“附近的牙都挤歪”,直到他按我的患处,我才觉着有点痛。他问我,“平时不痛,没感觉吗?”我几乎脱口而出,“除了偶尔的发炎,平时一点感觉都没有。”他说,“你这囊肿这么大,应该不是近期长起来的,应该长了很多年。不过很多病人都是像你一样平时是没有感觉的,小到十来岁,大到六七十岁,直到拍了片才发现。”他翻着手机图片和打开电脑,跟我们讲解这种病多个案例的治疗历程,说明这不是罕见病,以及这种病漫长的康复历程。他解释,“你这个颌骨囊肿太大了,若用传统手术方法直接摘除,风险很大,可能几乎毁容。医院差不多,就是先做一个小手术,开窗减压,日常戴一个塞子,让原来被挤压和侵蚀的骨头先长起来,医院冲洗一到两次,半年左右拍一次片看看生长情况,等骨头长得差不多的时候,再做第二次大手术刮除囊壁进行彻底摘除。”脑中跟随医生的讲解浮现一系列画面,将要第一次住院的我禁不住脸色发白,坐着都有点腿发软。医生观察到我的表情变化,拍拍我的肩膀,“尽早入院治疗吧。平时不要做强对抗运动,你骨头太薄了,可能人家给你一巴掌就碎了。”父亲对于这样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只能接受,“怪不得从小看你的嘴有点歪,一边脸大一边脸小。顺其自然吧,该怎样就怎样”。医院的,刚听闻时还是不情愿的,但因必须入院治疗只能服从,而且至今在医生也没明确病因的情况下她一直将此病归咎于热毒上火,回校时塞给我一堆中成药分,每日打电话叮嘱我喝,同时一直指责父亲为医院看。2住院十日相隔一天的清早,循着医生的嘱咐,来到B医院住院部找医生办理入院手续。找到床位,安置好后,家人立即寻思着要不让我先回家待着,医院很脏。父亲找到那位医生,正有一列人找医生诊断。父亲以我要完成毕业论文为由让我离院回家,医生坚持着让我留下,并找到一位实习生让她帮我填写入院诊断。后面住院期间同屋的病友曾晚上耐不住回家去了,给医护人员的管理带来了困扰。就这样开始,我开始长达十日的住院生活。由于有多台手术轮候着,我的手术安排在住院的第三天进行。住院前两天,医生安排一系列身体检查,护士颇有仪式感地给我讲解术前注意事项。亲戚们比较关心我的医疗报销问题,在转载请注明:http://www.tzcgg.com/zscyf/648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