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口腔视界
导读在很多西方恐怖电影里,吸血鬼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长长带血的牙齿能让人感到恐惧,其实这种尖牙并非凭空想象,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也曾有过,那么今天就来聊一聊关于牙齿的进化史。
低等水生鱼类牙齿仅用于撕咬
从进化的先驱者:水生鱼类来看,牙齿的主要功能为撕咬,而非咀嚼。
以鲨鱼为例,鲨鱼一生中可以不断的更换牙齿,旧牙脱落后,马上就会有新牙长出,去旧更新,终生不止。这种牙齿不断更换的机制,可以时刻保持着口腔内都有新的、锋利的牙齿。据统计,一些鲨鱼一生中会替换掉三万多颗牙齿。
爬行类动物进化出侧生牙
当水生动物进化成爬行类动物后,大约在2.8亿年前首次出现了侧生牙,这种牙齿有一部分组织埋入了颌骨,因此更加稳固,使用寿命更长,替换次数更少。
啮齿类哺乳动物的进化——槽生牙
随后,大约在1亿多年前,地球出现了啮齿类哺乳动物,槽生牙也在这个时代形成,这是进化史上的一次大的转折,因为牙齿的牙根部分是完全埋入齿槽骨的,各科目哺乳动物根据功能不同演化出不同形状的牙齿(切牙、尖牙以及磨牙),这是真正的骨性异性牙,为现代人类的牙齿奠定了基础。
△不同哺乳动物的牙齿标本
人类的进化——乳牙和恒牙
对于人类而言,我们只有两副牙齿让我们用一辈子,牙医们最大的工作就是拔牙了(自行补脑……)。我们的牙齿拥有更好的固定方式来保证我们牙齿足够用一辈子。
再来跟小朋友回顾一下:
牙形由单一同形牙向异形牙演化;
↓
牙数由多变少;
↓
牙替换次数由多牙列向双牙列演化;
↓
牙根由无到有;
↓
由广泛分布到局限于上下颌骨内;
↓
由端生牙向侧生牙、槽生牙演化。
牙齿进化也受食物的影响
远古的人类受到生活习惯的影响→在典型的石器时代,饮食尤其是未将火源用于食物煮制之前,带软骨的牛排或植物块茎、地下贮藏器官的食物,可能需要咀嚼上千次。而反复施加的巨大力量会使颌骨变得粗大,以适应饮食的需要。
随着农业革命及工业革命的开展,人们的食物列表中的高度加工食物越来越多,几乎不需要任何咀嚼,使得人类的牙齿在进化期间变得更加细小,工业时代的到来,糖分的摄入量大大增加,使得人类牙颌系统出现龋病、畸形、智齿阻生及萌出双排牙等问题。
最显而易见的是位于口腔后部的智齿,对现代人类的影响非常之大。在如今,许多人都为智齿而头痛不已。
在类人猿、智人中则不会存在这个麻烦,因为他们的口腔尺寸很大,其咀嚼表面比现代人类的智齿要大二至四倍。
除了以上原因,现代人的人均寿命大幅增加,牙齿在口内存留时间相对延长,增加了牙病发生的几率,如同机器长期运转,出现故障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为什么不“进化”出更多牙齿来替换?
可能有小朋友会问:为什么不进化出更多可替换的牙齿呢?
生物学家为此这样解释的,人类的近代史由于发展的速度太快,已经大大超过了人类自身的进化速度,牙齿的进化还没跟上节奏(其实目前智齿已经开始逐渐减少了)。
当然,我们也有科学的牙齿保健和治疗方法,多和牙医们聊聊,就能让牙齿永葆健康美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zcgg.com/zscby/650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