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文章:
懒茜在澳洲看牙医(一)
懒茜在澳洲看牙医(二)
看牙的费用
例行洗牙检查大概包括:
目测及X光片检查是否有需要补的龋洞,
然后洗牙、抛光、氟化处理。
以前住首都堪培拉去的诊所A,
离家里近、
医生是亚洲人看着有熟悉感、
收费相当低廉,
一直没什么问题。
洗牙和例行检查免费,
补一颗牙经过医保报销一定比例后自付约70刀。
当时我还凡事乘个汇率,
心疼钱。
现在看来,
真是良心医生。
后来搬去维州的墨尔本,
期间拔了一颗智齿。
因为是阻生齿,
牙根深及面部神经附近,
所以手术较复杂,
被牙医转诊到了市中心专门做口腔手术的医生处。
医保报销很少,
最后自付了约一千刀。
过程我以后另起一篇来细说吧。
再后来又搬到了这里:
昆州的布里斯班。
估计老公以前也是误打误撞进了对的诊所,
所以这次他没多想,
随便打了个电话问了问,
我俩就去诊所B例行洗牙检查了。
心想总不会差太多吧。
电话里我们得到的信息是:
例行洗牙检查保险全报销,
不需自付。
谁知结账时却每人被收了一百多刀。
这和以前诊所A的落差有点大,
我俩深有被宰之感。
于是后续本应该填补的牙也就没再回去补。
H先生说,
另找一间补牙吧,
要找那种网站上大大地写着“例行洗牙检查免自付”的诊所。
于是三个月后我谷歌地图打开,
一间间诊所网页点开,
终于锁定了新诊所C。
由于没多久前洗过牙,
所以这次直接补牙。
然而因为我不记得哪颗牙要补,
所以又拍了张X光片。
看完片医生决定给我补一颗牙,
这颗牙在右下,
而我印象中诊所B医生说的是右上。
得,
补了一颗以后还有一颗。
谁知结账又是一次惊吓:
保险公司完全拒保,
自付了二百五。
拿着账单,
捂着麻药还没过的下巴,
我决定回家仔细研究。
第一次登上自己的保险账户,
首页大大地写着
“您的保单已过期两个月,
请续保”。
一问,
果然是因为猪队友的邮件管理不善,
漏看了催交保费的邮件。
队友补交了保费。
我查看历史账单和承保说明。
原来,
每个牙医对于不同保险设定的报销比例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买的保险有“认可牙医”,
这些牙医报销的比例保证在60%以上。
诊所A不但是“认可牙医”,
而且有“例行洗牙检查免费”的优惠。
诊所B虽然是“认可牙医”,
但例行洗牙检查不全报销。
诊所C虽然例行洗牙检查全报销,
但补牙报销比例极低。
也就是说,
最优解是:
去诊所C洗牙,
去诊所B补牙。
这下可好,
我走了个最劣解。
补牙乌龙事件
于是我又乖乖地回到了诊所B补牙。
牙医时隔三个月又见到我,
说你有两颗牙要补哦。
我:两颗?不是只有右上吗?
牙医:不,是左上和右下。
我:哦,右下那颗我上周在另一家补过了。
牙医:你确定?那个医生有没有拍片?
我:嗯!拍了!
牙医:那我们就只补左上。
这次的费用终于在期望值以内了,
按下不表。
回到家。
晚上刷完牙,
我照例扯牙线。
扯到右下倒数第二颗大牙时,
感觉隐隐作痛,
顿感不妙:
莫非诊所C补的牙不是诊所B说的那颗?
对着镜子看了半天,
也没看出诊所C给我补的右下究竟是哪一颗。
不愧为两百刀的牙,
这补得也太好了吧……
这难不倒我。
翻箱倒柜把之前的账单翻出来:
45号牙?
这是哪一颗?
问谷歌!
怎么是颗门牙?
哦这是美式编号。
美国净扯些没用的,
什么美式英制、开氏温度……
看来得搜澳洲编号……
终于搞清楚了。
好嘛,
补的不是疼的那颗牙。
牙医等我!
我又要来了!
看来即使在澳洲,
也不能犯迷糊。
至此深刻理解了新闻里,
为什么会出现拔错牙的乌龙事件。
懒茜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cgg.com/zscby/650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