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分类,评审方法,喜欢乌龙的入门必备

乌龙茶的制茶师绝对是茶产业中最值得尊敬的“匠人”。不同品种火候不同工艺的组合,让乌龙茶“香水”般奇妙又多样的香调,征服了一批又一批老茶客。那么,工艺到底有多少品种呢?今天从产地、形态和发酵程度理一理。01按产地划分?闽南乌龙茶▲铁观音红遍大江南北的安溪铁观音就是闽南乌龙的代表,除了铁观音,黄金桂、永春佛手、闽南水仙等也属于闽南乌龙。“铁观音”既是茶名,又是茶树品种名,此茶外形条索紧结,有的形如秤勾,有的状似蜻蜒头,由于咖啡碱随着水份蒸发,在表面形成一层白霜,称作“砂绿起霜”。冲泡后异香扑鼻,满口生香,喉底回甘,称得上七泡有余香。?闽北乌龙茶闽北乌龙最主要的还是武夷岩茶。武夷山的茶树种类繁多,除去五大名丛、武夷肉桂、武夷水仙之外,其中也不乏精品,而选育出品种优良的单株被称为武夷名丛,其它的就可以称之为武夷奇种,也可以叫它们武夷菜茶。大红袍则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名气最大者。武夷岩茶外形肥壮匀整,紧结卷曲,色泽光润,叶背起蛙皮状小泡。颜色砂绿褐黄,叶底、叶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呈墨绿色。品饮此茶,香气浓郁、滋叶浓醇、鲜滑回甘,具有特殊的“岩韵”?广东乌龙茶广东乌龙以单丛出名,最有名的还是凤凰单丛,此外还有岭头单丛、石古坪乌龙和凤凰水仙,至于其它的都被称为凤凰浪菜。凤凰单丛产于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一带,茶形壮实,叶色浅黄带微绿,汤色黄艳衬绿,香气高扬,多次冲泡,余香不散,甘味尤存。其中香型繁多,以十大香型最为突出。?台湾乌龙茶台湾乌龙茶是清代由福建传入台湾的,其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包种茶,最为出名的还是文山包种。另一个就是台湾乌龙茶,白毫乌龙、冻顶乌龙都是闻名天下的。当然还有金萱、翠玉、木柵铁观音等品种,至于其他的大部分可以称为台湾高山乌龙茶。02按形态划分乌龙茶的外观主要有条形、颗粒形等形态,还有其他一些特别的造型。?条索形乌龙茶常见的有文山包种、武夷岩茶、凤凰单丛等。?颗粒形乌龙茶常见的有铁观音、冻顶乌龙等。?束形乌龙茶八角亭龙须茶是捆扎成束状的茶。?团块型乌龙茶漳平水仙是乌龙茶中的紧压茶。▲漳平水仙03按发酵程度划分根据发酵程度的不同,乌龙茶通常可分为轻度发酵茶(约10%—25%)、中度发酵茶(约25%—50%)和重度发酵茶(约50%—70%)。?轻度发酵乌龙茶轻度发酵乌龙茶以文山包种茶、清香型铁观音为代表。文山包种茶发酵程度在乌龙茶中为最轻,约8%—10%。焙火亦轻,比较起来更接近绿茶,在乌龙茶中别树一帜。清香型铁观音属于流行性的轻发酵乌龙茶,发酵程度15%—20%。“清汤绿水”就是清香型铁观音的代表特性。比起福建传统“绿叶红镶边”的乌龙茶,“清香型”乌龙茶具有明显的“三绿”特点:即干茶绿、汤色绿、叶底绿。冲泡后香气清香持久,茶汤明亮见底,入口生津,落喉甘滑,韵味强,嫩香回甘。?中度发酵乌龙茶传统工艺生产的“浓香型”乌龙茶的发酵程度一般较重,属于中度发酵,主要代表有传统制法的铁观音、武夷岩茶、闽北水仙以及广东凤凰单丛等。比如闽北乌龙,其外形粗壮紧结,色泽青褐油润,俗称“宝光”。汤色深橙黄或橙红色,显金圈,叶底肥厚,柔软,花果香浓郁高长,滋味浓醇甘爽。一般其发酵程度可高达50%左右。?重度发酵乌龙茶▲东方美人重度发酵的乌龙茶,非白毫乌龙茶莫属。白毫乌龙也叫东方美人,是台湾独有的名茶,是乌龙茶中发酵程度最重的茶品,一般的发酵度为60%,有的甚至到80%。其外形枝叶连理,白毫显露,汤色呈琥珀色,带蜂蜜香或熟果香,滋味甘甜、醇厚。

乌龙茶评审方法

扦样:要求所扦茶样能代表该批茶叶的品质。一般从大堆或每袋茶叶的上、中下四周均匀扦取茶样。扦出后采用“四分法”,扦取对顶角的两份。反复进行几次,直至所需叶量时为止。扦样手势要轻,以免压碎茶叶。把盘:将茶倒入评茶盘,双手持盘的边沿,运用手势作前后左右的回旋转动,使茶叶均匀地按轻重、大小、长短、粗细等不同有次序地分布,使毛茶分出上、中、下段茶三个层次。外形鉴评:乌龙茶毛茶外形干看以条索、色泽为主,匀整、净度为辅。干看时要看、中段、下盘,并闻干茶香气。看上盘的粗细、松紧、匀整度和色泽的鲜枯;再看中段茶的细紧、整碎、轻重、嫩度等;最后看下段茶的断碎程度和片末、杂质的含量;并比较面张、中段、下段茶的比例。内质鉴评:乌龙茶鉴评重香气、滋味和耐泡次数。先用沸水将评茶杯碗烫热,扦取5g样茶,放入审评杯(ml)中,迅速注满沸水,并立即将杯盖刮去液面泡沫,并用开水冲净泡沫后加盖。1分钟后,揭取杯盖闻盖香,至2分钟时将茶汤沥入审评碗中,先看汤色,趁热品饮滋味,并闻嗅叶底香。接着第二次注满沸水,加盖。2分钟后揭盖闻盖香,至3分钟将茶汤沥入审评碗中,再评汤色和滋味,并闻嗅杯底香。接着第三次注满沸水,加盖。至3分钟揭盖闻盖香,至5分钟将茶汤沥入审评碗中,再评汤色和滋味,并闻嗅杯底香。比较其耐泡程度。鉴评滋味后,再将叶底倒入有清水的碗中,审评叶底。乌龙茶内质鉴评以第二泡为主。评审标准香气:先嗅杯盖香,待茶汤倒出后,再嗅杯底茶香。嗅香时先评香气是否正常,区别香气类别、高低、浓淡、长短、清浊以及火候香等。乌龙茶有不同品种香,有花香、果香、乳香、蜜糖香等。香气以其品种的花果香、清香,浓强持久且耐冲泡为佳;品种香弱为次,香气粗短、浊而不清欠佳;如带有烟、焦、霉、水闷气、日晒气、油气等为劣品。第一泡判别茶叶中的异、杂味和香型;第二泡判别香气的浓淡、强弱;第三泡判别香气持久。嗅香气:①茶叶冲泡嗅杯盖香的时间,乌龙茶一般以冲泡后1.5~2分钟为宜,浸泡太久,香气易挥发、熟化,还影响滋味的浓淡;②嗅香的时间:一般2~3秒,先轻嗅1次,稍停顿再深闻1次。审评多号茶样,可重复嗅香,对比香型,浓淡、长短、清浊。③嗅叶底香:可以辅助香气的判别。汤色:茶汤倒出后要趁热辨别茶汤的颜色、深浅、明暗、浑浊等,乌龙茶要求橙黄明亮。以明亮为上品,暗淡混浊为次品。闽北乌龙茶汤色较闽南乌龙茶汤色偏深、偏红些;此外,因品种、季节不同,汤色也有差别。乌龙茶汤色有金黄色、橙黄、橙红、清黄等。一般来说,春茶汤色以金黄为佳;夏季以橙黄为好,秋季以浅橙黄为好。滋味:看汤色之后,再品滋味。审评茶汤要趁热(约45~50℃),否则就不很准确,因为冷评时涩味、青味都会减退,汤中香气也会发生变化。评滋味是用茶匙舀取适量茶汤入口,用舌头吮吸打转滚动,使舌部味蕾充分感受。但茶汤在口中打转不能太久,久了反而失去味觉的灵敏度。评茶茶汤一般不下咽,品尝另一碗茶汤时,匙中残液应倒尽或用白开水漂净,不致于互相影响。审评茶汤滋味,品浓淡、醇度、苦涩、甘甜、鲜爽、青臭味、刺激性,汤中香味有否异味及火候等。茶汤入口,有一股芬芳香味,过喉甘滑、醇厚、鲜爽为上品。一泡滋味浓度大,先辨别有否异杂味、品种味;二泡滋味最清楚,品种特征更明显,对判别鲜爽度、醇度、韵味、回甘味有利,是判别定级的依据;三泡判别滋味耐泡程度。乌龙茶滋味要求“醇厚圆滑无异味,青臭苦涩非上品,入口生津富活性,落喉甘润韵无穷”。叶底:主要看嫩度、匀整度、叶色、红边红点、亮度和品种纯度。乌龙茶将叶渣倒入装有清水的白瓷碗中,用汤匙翻动叶片。各类毛茶叶底的色泽要求不同,但均以柔软、明亮、色泽调匀者为佳。乌龙茶叶底的色泽与采摘、做青技术有关:原料偏嫩,芽尖容易糟红、断芽;摇青不匀,叶底花杂;走水不畅,叶色枯暗。如果烘焙温度过高,叶底不开展。看叶底辨品种,品种间有无混杂。乌龙茶看叶底主要观察:①嫩度:叶子的柔软程度、有否弹性还是硬挺;②匀整度,断碎率;③叶色;④红边红点分布情况,是鲜红色还是褐红;⑤品种纯度,有否品种混杂;⑥生产过程中有否缺点,查找成因,指导生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cgg.com/zscby/6491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