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局麻药物方法及并发症二

注射局麻药物:

一.利多卡因(表2):

盐酸利多卡因是第1类应用于临床的的酰胺类局麻药(第1代),其被认为酰胺类局麻药的代表。盐酸利多卡因起效快、维持时间长,因此常用于浸润及神经阻滞麻醉。利多卡因(含肾上腺素)临床上推荐的最大剂量为3.2mg/lb或7mg/kg(成人),总量不能超过mg;利多卡因(不含肾上腺素)则为2mg/lb或4.4mg/kg,总量不超过mg。需注意的是,局麻药物的剂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与麻醉位置、组织通透性及个体耐受性有关。

利多卡因的过敏反应极罕见;若仅用作局麻药物并且局麻方法正确,其不良反应罕见;大部分的不良反应主要与局麻方法有关。利多卡因的禁忌症见下:

(1)二度或三度传导阻滞

(2)对利多卡因或酰胺类局麻药物严重的不良反应

(3)服用Ⅰ型抗心律失常药

(4)严重的肝脏疾病

二.甲哌卡因:

又名卡波卡因,是另一种酰胺类局麻药,性质稳定,上颌浸润麻醉一般2min起效,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一般5-8min起效;甲哌卡因浸润麻醉(不含血管收缩剂)维持时间20-40min,阻滞麻醉则维持2h;甲哌卡因半衰期为1.9h。3%甲哌卡因仅有稍弱的缩血管作用,因此可维持较长的麻醉时间;2%甲哌卡因(含可巴君或肾上腺素)则可获得更长的麻醉时间。同样的剂量,可巴君与肾上腺素相比,其升血压等不良反应较少。

临床上推荐的最大剂量(含血管收缩剂)为3.0mg/lb或6.6mg/kg(成人),总量不能超过mg;儿童则为3.0mg/lb;最大剂量(不含血管收缩剂)为2.0mg/lb或4.4mg/kg,总量不超过mg。

局麻药物存在两种类型: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非离子型能够穿透神经元膜从而起效。由于其PH较利多卡因高,甲哌卡因应用于炎症区域(组织呈酸性)更为有效——此特性使甲哌卡因成为炎症区域局麻的可靠选择。

三.丙胺卡因

丙胺卡因是另一种酰胺类局麻药,最常用于口腔浸润麻醉。不同于利多卡因和甲哌卡因,丙胺卡因是第二代酰胺类局麻药;其有两种剂型:4%丙胺卡因及含1:肾上腺素的4%丙胺卡因。临床推荐剂量为2.7mg/lb或6.0mg/kg(含或不含肾上腺素,成人),总量不能超过mg(成人)。

丙胺卡因应用于口腔浸润麻醉时,4%丙胺卡因(含1:肾上腺素)显效时间为2min,维持2h(软组织),手术麻醉约45min;若不含肾上腺素,显效时间约2-3min,维持约1-1.5h,手术麻醉约15min;若应用于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显效时间为2-4min,维持3h,手术麻醉1.5h;若不含肾上腺素,显效时间约5min,维持2.5h,手术麻醉1-1.5h。

当应用大剂量丙胺卡因后,部分患者会出现高铁血红蛋白症,从而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因此丙胺卡因的总量应控制于mg以下。丙胺卡因禁用于贫血、先天性或自发性高铁血红蛋白症,同时禁用于同时服用扑热息痛及非那西汀的患者。

四.阿替卡因

阿替卡因是最为人所知的局麻药,同样为酰胺类局麻药,但结构与其他酰胺类局麻药不同,这也导致其脂溶性较强,从而能有效穿过膜脂质屏障;阿替卡因同样为酯类局麻药的一部分,体内可经生物转化。临床上常用含1:或1:的4%盐酸阿替卡因。

阿替卡因不良反应少。与其他酰胺类局麻药相比,由于其在血液中的水解较快,因此临床上应用的浓度较高;对全身的毒性较少,尤其适用于多次重复注射麻醉。

临床推荐4%盐酸阿替卡因的最大剂量不超过3.2mg/lb或7.0mg/kg;该药的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较强,因此通过浸润麻醉即可获得阻滞麻醉相同的麻醉效果。

阿替卡因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唇舌及口腔组织的持续感觉异常,主要集中报告于下牙槽神经阻滞;但此不再视作阿替卡因的麻醉并发症。Pogrel及其同事报导于此不良反应病例中,35%应用利多卡因、30%应用阿替卡因,因此作出结论:神经阻滞麻醉可导致长期的神经损伤,而与局麻药物无关。

五.布比卡因

布比卡因是另一种酰胺类局麻药,麻醉强度约为利多卡因(甲哌卡因、阿替卡因)的4倍,麻醉持续时间(6-8h)约为利多卡因(1-2h)的2倍;布比卡因常用于阻生齿的拔除,同样也可应用于术创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布比卡因的浓度一般为0.25%、0.5%及0.75%,常以0.25%的溶液与1:的肾上腺素共用。临床推荐的最大剂量为0.6mg/lb或1.3mg/kg(成人),总量不能超过90mg;与其他局麻药物相比,布比卡因有明显的心脏毒性。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具有拟交感性,加入到局麻药物中可引起血管收缩。局麻药物中应用肾上腺素可造成如心动过速及震颤等不良反应。肾上腺素一方面能够对抗局麻药物的血管扩张作用,延长局麻时间;延缓局麻药物的吸收,降低局麻药物对全身的毒性。另一方面可通过作用于血管α、β2受体以减少注射部位的出血,使术野清晰。

肾上腺素的不良反应包括心悸、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焦虑、头痛及血压升高;冠心病患者对肾上腺素更为敏感;但注射肾上腺素不会导致心衰,因为冠状血管壁上只存在β2受体(激活后致冠状动脉舒张)。

总体来说,冠心病患者若使用含肾上腺素的局麻药物,应限量2卡普尔。所有冠心病患者和患有冠心病风险的老人均须在注射前测量血压。

过敏:

需注意的是常用的局麻药物很少引起真正的过敏反应,而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事实上,由于两者症状相似,过敏与不良反应之间并不易区分。

局麻药物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酯类和酰胺类。酯类易被降解生成对氨基苯甲酸(PABA),此与过敏反应的发生有关。真正的过敏反应很罕见,若患者出现对酯类局麻药物的敏感,可改用酰胺类局麻药物。

当患者诉局麻药物过敏史,医生首先应查明其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并通过病史确定是否为过敏反应;局麻药物的注射量过大或直接注射入血管导致的中毒反应也应被询问。若无法确定患者是否过敏,可通过药物过敏实验(皮试)判断。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医院医师
北京白癜风治疗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cgg.com/zsczz/64716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