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伏异位尖牙伴中切牙弯根的正畸治疗

本文原载于《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年第23卷1期

1

病史

患者,男,11岁。主诉:兜齿、牙不齐。否认相关系统性疾病且无家族病史。

2

临床检查

1.面部:凹面型,面中部1/3发育不足。

2.黯:替骀期,右侧磨牙基本中性关系,左侧磨牙反胎,22冠根唇腭向水平萌出,12腭侧位,前牙区反殆伴开骀,左侧后牙反骀,凹面型。Spee曲线曲度2mm。22根方唇侧可扪及骨性隆起,结合X线片可以判定23即将萌出。

3.颞下颌关节:开闭口运动无异常,关节无弹响,双侧耳屏前无压痛。

3

X线片检查

治疗前曲面断层片显示21、23牙胚存在,21冠根成角埋伏阻生,23近中埋伏阻生。图1示治疗前头颅侧位片显示下颌发育过度,ANB角为负值,说明存在骨性Ⅲ类关系。

4

诊断

骨性Ⅲ类;毛氏Ⅱ3+Ⅲ+Ⅳ2+I1

5

矫治计划

第一阶段:拔除冠根成角畸形21,轻力排齐整平牙列,并随时观察牙根移动情况

第二阶段:配合使用前方牵引器,刺激上颌骨生长,精细调整咬合关系,为修复治疗开辟间隙

第三阶段:修复治疗,满足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达到美观要求

6

治疗过程

拔除畸形的21后,患者复诊时口内像见23已经部分萌出。常规固定矫治器治疗2个月时,由于22与23牙根位置较近,矫治过程中注意使用轻力,并随时观察两牙根情况(图2)。治疗3个月时,上颌更换0.×0.英寸镍钛方丝。16至11结扎丝连扎,24至26结扎丝连扎,以增强支抗。16至23的托槽近中翼与26至23的托槽远中翼分别使用橡皮链(图3)。治疗4个月时,达到预期矫治效果,26粘接舌侧扣,36粘接颊面管,嘱交互牵引,以纠正磨牙区反骀。治疗5个月时,上颌0.×0.英寸不锈钢硬方丝,22与24之间加压簧,为23开辟间隙(图4)。治疗8个月时,22与24之间间隙充足,磨除23近中边缘嵴的树脂突起,上颌0.英寸镍钛丝。此后每个月通过常规弓丝升级,使23逐步纳入牙列。治疗13个月时,上颌0.×0.英寸镍钛方丝,粘接下半口直丝弓托槽,下颌0.英寸镍钛丝(图5)。治疗14个月时,上颌0.X0.英寸不锈钢硬方丝,配合使用前方牵引器,下颌0.英寸镍钛丝。治疗17个月时,下颌0.×0.英寸不锈钢硬方丝,局部牵引,精细调整咬合关系。治疗20个月时,为修复治疗提供间隙(图6)。治疗2年正畸结束(图7)。此时,对22进行修复治疗,改变牙齿形态。根据最大限度保护牙体的原则,选择修复全瓷贴面治疗,将其恢复成21形态,使牙弓形态协调美观(图8)。结束1年后,牙位无明显变化(图9)。

7

矫治结果

患者上颌丰满度明显增加,口唇部形态改善,面型良好。牙列排列整齐,上下牙列中线对正,前牙覆黯覆盖关系良好,上下牙弓关系协调,咬合稳定。

治疗后头颅侧位片分析显示,上下颌骨相对位置正常(表1)。治疗后曲面断层片显示牙齿直立,牙根基本平行。矫治前后上下颌骨的头影测量重叠图清晰显示出患者矢状向的变化(图lO)。

8

矫治体会

1.对埋伏阻生恒牙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临床上较常见。发病原因主要为萌出间隙不足,乳牙滞留,牙胚位置不正,外伤导致发育障碍等。本病例中患者21冠根成角畸形,从曲面断层全景片和牙片中可以观察到牙根未正常发育,故考虑拔除。患者首诊22冠根唇腭向水平萌出,临床检查可扪及23位于22唇侧的粘膜下。拍摄的曲面断层全景片和头颅侧位片均支持临床检查所得结论。为手术的准确定位提供了基础。

2.治疗过程中,细节的处理成为本病例成功的关键。例如,22与23牙根位置较近,矫治过程中注意使用轻力,并随时观察两牙根情况;通过整体连扎方式增强支抗,在控制23牙齿移动的同时,有效的避免了邻牙的压低;在23的近中边缘嵴堆积树脂突,防止橡皮链的冠方滑脱;在移动23的过程中,在23的近远中托槽翼与16和26分别使用橡皮链,预防23骀方和远中移动时牙轴的顺时针扭转。

3.本病例使用了固定矫治器配合前方牵引器,刺激了上颌骨的生长,同时以额和颏部作为支抗,在促进上颌和上牙弓向前生长的同时,也可以使下颌骨向下、向后呈顺时针旋转,抑制了下颌向前生长,对于治疗上颌发育不足伴有下颌发育过度的Ⅲ类错骀是有利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收稿日期:—01—08)

(本文编辑:周彦秋)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的外用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cgg.com/zsczz/64299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