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无论跟谁都是一场灾难ldquo

因为你觉得“我拥有”它,所以你才会害怕“失去它”。——《与恶魔对话》

01

毁掉婚姻的,是距离太近

“刚结婚的两三年,好恩爱啊!走路搂着、坐要抱着、吃饭也要喂、睡觉也要亲着,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变成这样,他不再爱我,在外面有了第二个家。”

女友绝望、悲愤地控诉出轨的丈夫。

“当初,结婚前骗我要戒酒,就戒了一个月,每周有三、四晚都醉得不省人事,又吐又发酒疯,我还要像个老妈子一样伺候他。”

“他的兄弟、酒席比我还重要,我劝过、吵过、闹过都没有用,后来他再都不带我出去了,他的女人还敢打电话来挑衅。”

“还不肯离婚,说会影响他的仕途。”

“你说我怎么办?”

在婚姻里,放大爱人的缺点,无疑于给感情的分崩离析加柴点火。

任何时候都不能过多地依赖对方,只有足够的独立才不惧怕失去,才有资格拥有更好。

马伊琍离婚再上热搜,她在微博写下这样一段话:“你我深爱过,努力过,彼此成就过。此情有憾,然无对错。往后,各生欢喜。”

当年的“且行且珍惜”已经成为过去式,看到的是一个的女人的自信和重生。

“你拥有我,我拥有你,这是我们的选择。”歌唱得再深情动听,也比不上现实背叛来得快。

当初拥有多少恩爱,现在就被伤害得多深。

因为拥有,才会在乎;因为在乎;才害怕失去;害怕失去,才会受伤。

受伤的人总是不甘心地追问:

“你为什么爱ta?不爱我?”

“因为你不懂我!“

电影《花样年华》里苏丽珍知道丈夫的婚外情后,低头一步一步穿过小巷,踏上楼梯,影影绰绰的暗影,摇曳的身形,落寞的神情,她的内心是如此的哀婉绝望。

一个忧郁的女人背后必然有一段不幸的爱!

谁又能想到自己的爱人,心里住在另一个人,和别人说着情话,相拥而眠。自己竟然不曾真正拥有对方,抵达爱人的心底。

曾经拥有的绚丽爱情,敌不过时间的磨砺,激情消退,留下一声叹息和无尽的怨念。

婚前婚后两个样,就是距离太近,两个人的一切暴露无遗,矛盾激发,导致婚姻出问题。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持无恐。”

适当保持距离,给对方空间和自由,爱情才显得珍贵。

02

爱情保持适当距离,拥有才珍贵

知乎热榜有个10万赞的问题:“恋人之间最好的状态是怎么样的?”

网友“古清”是这样用一件小事回答:

有一次她和男友去吃饭,本以为进了一个普通餐厅,结果坐下来一看菜单,彼此都从对方脸上看到了惨白的神色:太贵了!

服务员一来点菜,她就问男友:“你不是说还有个什么事吗?我们办完事再来吃饭吧。”

男友心领神会,说:“哦哦,那我们赶紧去吧。”

俩个人逃出来时,相互取笑对方是屌丝。

没有尴尬没有沮丧,没有打肿脸充胖子,也没有什么面子不面子,我知道你,你也知道我。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就是相处不累,你我相知。

保持适当距离,拥有的爱情才珍贵。

日本作家佐藤光郎的《与恶魔对话》是一本融合心理学、西方哲学、道家思想、量子力学的著作,书中说:

恶魔认为:你们这些人类,对恋人竟然也是抱有“拥有想法”。竟然说什么“你是我的人”。这算怎么回事?我能够拥有别的人吗?

“苹果”的主张告诉我们:“那个人”和“我”是完全没有关系的,是两个不同的个体!一个个体,拥有另一个个体,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就是说爱人之间的拥有关系毫无意义,你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你。

现实生活中,多少激情止于柴米油盐中,多少真情死于猜忌争吵中。

爱人之间保持适当距离,给对方一定的空间和自由,爱情才历久常新,弥足珍贵。

03

舒服的关系,是不执著对方的回报

台湾著名女歌手蔡琴和杨德昌导演结缘于的电影《青梅竹马》。

杨德昌追求蔡琴说了一段很有名的表白:“我们应该保持柏拉图式的交流,不让这份感情掺入任何杂质,不能受到任何的亵渎和束缚。”

蔡琴答应了和杨德昌的这段“柏拉图”式的恋爱,全力辅助杨德昌,这段无性婚姻持续了整整十年。

最后杨德昌出轨,和蔡琴离婚,并且他婚后生育了孩子。

杨德昌对这段无性婚姻的结论是:“10年感情,一片空白。”

蔡琴则回答:“我不觉得是一片空白,我有全部的付出。”

蔡琴还对杨德昌表示:“我感谢与你轰轰烈烈地爱过。”

当女人深陷爱情时,非常容易相信男人的承诺,用自己美好陪伴他,用所有资源全力辅助他,不离不弃。

可恨的是,女人的真诚在男人眼里犹如小丑般的跪舔,一文不值,即使倾尽所有的付出也换不来他的感谢和忠诚,最后剧终,唯有遍体鳞伤地退出。

不久前,62岁的蔡琴开通了微博,宣布重返歌坛。

她再次谈起这段情时,说:

“找回自己的时候我便明白,爱情本身没有对错,我无从埋怨,哪来原谅。虽然当时有受伤的感觉,不能立即适应,但我爱过了,这便最重要。”

在感情里认真过,放手时很洒脱,没有恨,一切都成了过去。

爱过,拥有过,就是一生;这一生,就已经天长地久。

香港著名演员沈殿霞和郑少秋离婚后,一直断绝来往。

15年后,沈殿霞在主持《掌声背后》,问郑少秋一句话:“你有无真正爱过我?”

“很爱很爱”,郑少秋的回答让无坚不摧的大姐大,热泪盈眶,终于释怀。

张爱玲说:“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亦舒说,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来未曾真正地属于你,也不必惋惜。

《与恶魔对话》中是这样认为的:

“拥有和他人的关系也是一种幻像”。

“无一例外,“得到了”总有一天会“失去”,这就是命运。”

婚姻就是一场怎么选都会错的选择,如果你执着对方的回报,就会在这里遍体鳞伤,因为害怕失去所以用力抓紧,一旦放松,彼此舒服。

“现在不结婚,将来后悔怎么办?”

likely

“现在不结婚,将来后悔怎么办?”

这是随着年龄增长后,我和身边人越来越频繁听到的一句话。

这既是来自父母天然的忧惧,也是自己在面对现实时无法摆脱的焦虑。

但对一件事存在焦虑,就一定要去完成它吗?

立刻行动起来,就可以完美地对抗焦虑吗?

《“现在不结婚,将来后悔怎么办?”》

前几天,我跟我的咨询师小姐姐说,我觉得我好像可以接受那种,通过相亲开展的一段关系了。

她问我为什么。

因为在以往的交流中,她觉得我不像是一个会被社会舆论和父母逼婚所左右的人。

我说,因为我害怕,如果一直找不到那个合适的人,当我们开始变老,开始丧失行动能力的时候,大概率是会后悔的。

我会懊恼,会悔不当初,会害怕将来有一天,因为脑出血倒在房间里的时候没有人打;

会在满院子的老人相携遛弯的时候,一个人孤零零地出门,然后再一个人回到家里;

会在朋友们都儿孙满堂的时候,对着墙壁茕茕孑立,默默算着自己所剩不多的日子……

这就是你的理由?她问。

我说是的。

她笑,说这个理由倒是非常像你。但是,你想象一下,如果现在让你跟一个还过得去的人结婚,将来就不会后悔吗?

我有点蒙。

她说,我们这次的时间到了,这个问题你可以回去想想。

关于单身

你在焦虑什么?

“想想”这件事情,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作业。

都说现在的年轻人,“生于焦虑,死于压力,得于奇迹。”

一件事情经过深思熟虑的反复发酵,结果大概率只有两种:更加焦虑,或者求助于锦鲤。

我有一个朋友,前几天为了拔三医院。

手术不大,拔牙而已。但她却跟我说,她因为这个,提前见识到了什么叫“单身的日子难过”。

第一天,因为吃早饭的时候下巴脱臼,医院挂的号。但当医生说出“全麻”“住院”两个关键词时,她说,她妈妈的脸瞬间煞白。

她给妈妈讲了很多道理,说了很多宽心话,来证明这个手术没有危险,麻醉技术也很成熟,好不容易把母亲大人请回了家,并强烈拒绝探视。

结果在做完手术当天,当她全身麻木地被从手术室推出来时,盯着惨白一片的天花板,听着隔壁床老头老太太聊闲话,却无可奈何地酸了。

拔完牙后,什么都不能吃,她无奈上网给自己买了一箱婴儿果泥,在隔壁床时不时飘来的各种食物味道中,吃了将近一个星期。

她当时就想,这次只是拔个牙,下一次可能只是切个阑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再下次呢?下下次呢?

如果她一直是一个人,住在父母身边,以一个“孩子”的身份心安理得地享受照顾,那她就永远不可能摆脱自己的焦虑和父母的担忧。

你出了事,父母会觉得天塌了;

父母出了事,那你的天就塌了。

如果你身边一直没有一个能陪你承受这一切的人,未来会不会遍布荆棘呢?

你会看着原有的家庭框架不断萎缩和坍塌,而你却孤立无援。

《金星秀》

她的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朋友。

在我的印象里,此人就像朱德庸《涩女郎》里的那个结婚狂一样,无时无刻不在交男朋友,又总是随时随地在分手。

她谈恋爱的理由特别多:

普适者有之——“都这个年龄了,谁不想好好成个家?”

现实者有之——“女人在最漂亮的年纪如果找不到个合适的对象,过几年就更不可能了。”

三观微妙者有之——“我要不赶紧结婚,我爸攒的钱就要先用来给我弟买房子了!”

但如果你问她分手的理由,一般只有一个——觉得两个人不合适。

我每次听见都嗤之以鼻,她圈子里甚至有人明确表示拒绝给她介绍对象,原因无他——太损耗个人信用。

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在复读了两年,考了研究生,好不容易耗到能买房,父母却表示要先用她的名字和她的存款,给她上高中的弟弟买时,她没敢说出一个不字。

买完房子的第二天,她痛哭流涕地给我打了个电话,问我在不在北京。

我当然是不在。但当我追问下去时,却只听到了忙音。

我急急忙忙给另外一个在北京的朋友打电话,让她去看看对方。

当天晚些时候,我终于听到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那天她跟一群网上认识的驴友去箭扣,路上出了点事故,第二天就要做手术。医院让她提前支付部分费用,但她手里却没有钱。

被我叫去陪她的朋友说,当天他一进病房的门,她就将他一把抱住,号啕大哭。

哭完了镇定下来,她说,如果我有个男朋友就好了。

是啊,如果自己有个家,可能就不会力有不逮时一个人扛着,可能就不需要在遇到困难时到处打电话求助,可能就不会在受到原生家庭的不公平待遇时,只能应下说好。

因为你的身边没有别人,你无法拒绝你的父母兄弟。

因为此时,他们依然是你在这个世界上仅有的、最亲近的人。

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结婚狂”的所作所为,都是由于恐慌和对未来的焦虑。

谁都不希望自己身前身后只有影子,但又不想把自己的未来孤注一掷。

所以,我们渴望而又焦虑。渴望会带来动力,而焦虑却会自燃。

你想要的是一个爱人,

还是不焦虑的自己?

人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都会发现,自己原本拥有的东西会不断地丢失,又有些东西,会不断地填补进来。

这个过程你不想接受,却又难以抗拒。

空出来的地方总要有东西来补上,所以我们开始期待新的关系,开始试图创造一种全新的稳定结构,来放置这个不安的自己。

但同时,我们又向往自由,向往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恋爱,向往真正的心灵相通。

上周的一天,我两个老同学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cgg.com/zscyf/64906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