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期
新的学期来到了,为了锻炼孩子们的演讲能力,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并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班级组织了小小演说家活动。演讲内容包括传统文化、历史故事、时政、生活见闻以及个人兴趣等不同的主题,每周,同学们可以选择各自擅长的主题进行1-3分钟的脱稿演讲。
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同学们的风采吧!
胡歆苒《西游记》
大家好,我是胡歆苒。莎士比亚说,“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就是我国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
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原因。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书中主要人物。
唐僧十八岁出家佛门,受唐朝太宗皇帝厚爱,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优点:唐僧心地善良,有理想追求、到西天取经。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从来没有动摇过。缺点:是非不分。
孙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一双火眼金睛,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会使用金箍棒。优点: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充满了斗争精神。缺点:有时有点调皮、捣蛋,爱和八戒开玩笑。
猪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还会使用九齿钉钯。优点:既勤劳、善良、有本领,也敢妖魔作斗争,不忘取经大义。缺点: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怕困难,爱撒谎,心胸狭窄,一事当先,先顾自身。
沙和尚因触犯天条,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使用一柄月牙铲,武艺高强。身上有两件宝,菩萨葫芦和九个骷髅组成的项圈。沙和尚一本正经、埋头苦干、默默无闻、小心谨慎、顾全大局、信念坚定,他是道德之典范。他也是取经人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是一位君子。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书中的几个精彩画面:猴王初问世,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途经女儿国,到了西天,取回真经。
我推荐这本书的理由是: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不但文字优美动人,情节引人入胜,而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只要坚定不移、勇往直前就能获得成功。它让我们在获得阅读快乐的同时,还能受到教育,获得人生智慧,体会成功的喜悦。所以我建议大家都来阅读《西游记》。
成功=信念+智慧+勇敢+奉献
谢谢大家!
苑泉《二十四节气之冬至》
????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首先给大家介绍一首诗《小至》。小至唐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这首诗讲的是自然界的节气和人世间事逐日相催,冬至一到,阳气初动,春天也就快来了。刺绣姑娘添丝加线赶做迎春的新衣,律管内的灰相应飞出则知冬至已到。堤岸好像等待腊月快点的过去,好让柳树舒展枝条,山中的腊梅冲破寒气傲然绽放。此地自然景物与故乡相差无几,让小儿斟满美酒,一饮而尽。冬至是冬天的第四个节气,又是一个传统节日,俗称“冬节”。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再往以后,白天一天天长起来,而黑夜一天天短起来。冬至一般都在每年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的某一时刻。民间流传“进九”的说法。从冬至这一天起“进九”,每九天是一个“九”,一共是九九八十一天。俗话说“夏天热在三伏,冬天冷在三九”,三九四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数完“九九”就算九尽了,“九尽桃花开”,那时候天气就暖和了。民间有一首《冬至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有三候:初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初候的时候蚯蚓还在土里蜷缩着身子。二候麋角解,麋说的是麋鹿,俗称“四不像”,雄性麋鹿的角每年12月脱落一次,到第二年春天又长出新角,雌性麋鹿没有角。水泉动说的是三候时地下的泉水开始流动,并往上冒。
古人很重视冬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这一天,各地会吃不一样的美食来庆祝。北方人喜欢包饺子或馄饨,南方人会吃长线面或汤圆,还有山东滕州的羊肉汤,宁波的番薯汤果,传统姑苏人家的桂花米酒,都是必备美食。????
苑澍《成语故事—四分五裂》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成语故事—四分五裂。四分五裂一般是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四分五裂的故事。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战事不断。在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中,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以后,逐渐强大起来,并不断向东扩张,对其他六国的安全形成严重威胁。魏国离秦国最近,因而危险也最大。为了防止被秦国侵略,魏国等东方六国采用了“合纵”之策,联合起来共同抵御秦国。那时,秦国有一个人,名叫张仪,巧舌如簧,能言善辩。为了破坏“合纵”,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秦惠王派张仪到其他六国宣扬“连横”策略,离间和分化六国,通过威胁、利诱的方式,使他们依附秦国。
张仪首先到魏国去劝魏王,他说:“魏国土地狭小,兵卒不多,国内没有山川险阻,而又地处楚、齐、赵、韩、郑、陈等国之间,四面受敌。魏国如果和南面的楚国和好,而不与齐国好,齐国就会从东面攻上来;如果和东面的齐国好,而不与赵国好,赵国就会从北面攻上来;不同韩国好,韩国就会从西面攻上来;不同楚国好,楚国就会从南面攻上来。”“这样,岂不是要把魏国四分五裂了吗?我为大王着想,不如趁早归附秦国,那样,谁也不敢进攻魏国,大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否则,秦军就会率领其他诸侯来攻打你,那魏国还能保得住吗?”
在张仪的威逼利诱下,魏国投靠了秦国,为秦国攻灭六国又做出了一大贡献。
图文编辑:陈怡然爸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zcgg.com/zscwh/651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