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诊断方法
牙齿萌出失败是一个无症状的病理现象。这意味着它通常是被偶然发现的,其诊断一般都很晚才做出。它可能引起恒牙的各种病理状况,如龋齿、牙周炎、牙周炎、邻牙牙根吸收的危险,以及导致恒牙脱落、牙槽骨发育不全、面部高度降低和咬合障碍的情况。
因此,有人建议,这些异常情况应在早期诊断和治疗[3,5]。事实上,为了改善预后和缓解恒磨牙萌出失败的后果,及时诊断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完整的病史,以及适当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用以明确区分牙齿的阻生、原发性萌出停止和继发性萌出停止[1,2,17]。
由于牙齿的萌出时间可能因人而异,因此需要每隔6个月对混合牙列的儿童进行适当的随访,以了解其牙齿的发育情况,特别是在有后牙拥挤和怀疑磨牙滞留的情况下[9]。
5.1临床分析
这是管理这些牙齿异常情况的一个关键步骤。我们需要把孩子的实际年龄和牙龄关联起来,当牙龄和与实际年龄相关的牙齿萌发时间的平均值相差2年以上时,孩子就被认为是牙齿晚萌了。
此外,在临床问诊时必须注意有无外伤或感染史,以及可能的遗传因素。这有助于帮助牙医做出正确的诊断。
临床检查不能对牙齿阻生或生长停止的病因作出可靠的诊断,必须结合影像学分析才有可能得出真正的结论。
有些迹象尽管很罕见,但可能是继发性牙齿萌出停止的特征。在临床上,当看到一颗磨牙萌出牙龈后停止生长,(图2和图3)这时相邻的牙齿继续萌出,检查时发现受影响区域的牙槽骨生长停止,同时用叩诊法可能会发现牙根粘连的存在[3]。这时通常怀疑是继发性牙齿萌出停止。
图2.口内照片显示牙龈破裂后第16颗牙齿萌出停止
图3.正面解剖图显示,没有萌出路径上的物理障碍
这时候,应特别注意萌出时间延迟牙齿的对侧的牙齿。如果下颌第二颗恒牙的萌出比对侧牙齿延迟6个月,或两颗磨牙的萌出延迟1年,就应该有理由怀疑有牙齿萌出问题,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9]。
叩击试验和牙周韧带的影像学检查可以提示有无牙根粘连,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是唯一可以确诊的工具[3]。
5.2影像学分析
牙齿萌出的问题,经常是在儿科或者正畸初诊检查时,在拍摄常规的全景X射线照片中被发现。但是它通常不是患者转诊到正畸医生处的主要原因。为了避免以后可能的并发症,早期发现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15]。
放射学检查必须首先确定未萌出磨牙的牙胚是否存在。另外,正如Vedtofte[12,18]所报告的那样,还应该重点观察萌出障碍的牙齿本身的形态和牙列的异常情况,如:
牙根弯曲牛牙症牙齿内陷
相邻牙齿的吸收或脱落(第一磨牙或第二前磨牙)
Vedtofte和Andreasen[18]发现在萌发停止的情况下,下第二磨牙的牙槽骨内陷和牙龈肿胀的发生率很高(图4)。他们认为,形态偏差和牙周膜功能失调之间存在关联,后者会导致牙齿的萌发障碍。在萌发停止的上、下磨牙中也观察到牙根部扩张,这可以解释根部异常和恒磨牙的萌发障碍之间的关联[12]。图4.一名13岁患者的全景X片显示,第一和第二恒磨牙延迟萌出伴牙髓内钙化,下第一恒磨牙和第二前磨牙牙髓腔异常。此外,测量结果必须记录在牙齿正位图上,如阻生牙的角度和滞留深度。磨牙的轴倾度是通过记录未萌出的牙齿和相邻牙齿的长轴之间的角度来测量。测量每一侧的这些线之间的角度,以便得出一个平均值[9,11,12](图5)图5.从第一和第二下磨牙的长轴之间的角度测量阻生牙的角度。角度大于40°意味着向中轴倾斜。角度在40和-20°之间意味着垂直位置。角度小于-20°意味着远端倾斜。阻生的程度可以在放射学上以毫米为单位进行评估,第一磨牙的远中边缘脊与受影响的第二磨牙的近中边缘脊之间的垂直距离[1,3](图6)。图6.从第一颗磨牙的远侧边缘脊(DM1)到第二颗磨牙的近中侧边缘脊,记录阻生牙的深度。由于恒牙可能由于机械性障碍或萌出机制本身的破坏而不能萌出[2],临床检查和放射诊断方法,应该结合各种致病因素得出最终的诊断,这些因素包括:牙齿萌出路径的物理障碍和典型的可以导致磨牙阻生的后部区域的拥挤牙根生长阶段继发性牙齿萌出停止所特有的牙根粘连---未完待续iorthodontics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cgg.com/zscwh/651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