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其实并不能让人变得聪明,只是在人智力发育旺盛时期长出,才有这别名。智齿的解剖学正规名称为“第三磨牙”,随着遗传基因的不同,智齿一般会在16至35岁之间长出,也是人一生中最后长出的牙齿,所以它最靠近喉咙。
智齿一共四颗,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四颗长齐,这也是为什么成年人牙齿个数范围为28~32颗。智齿是人类文明进化发育的标志,是颌骨退化的体现。随着食物越来越精细,牙齿功能逐渐废退,下颌骨发育变窄,这就造成智齿萌出没有足够空间,导致其萌出受阻或退化消失。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有没有长智齿对于大多数人一个简单的自查方法:以两颗门牙中间分界,分别向两侧后方数牙齿,如果可以数到第八颗那说明口腔内可以看到智齿
若口腔内没有看到的智齿,通过一张全口牙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是否有“隐藏”的智齿以及智齿的生长情况。
很多时候,一些年长者首次拍摄全口牙片才发现了智齿的存在,或是因为阻生智齿周围包绕的牙槽骨因各种原因吸收退缩消失,这就使得原来看不到的埋伏阻生智齿被动萌出于口腔内,自然也就产生了“年龄大了还长智齿”的错觉!
哪些智齿需要拔除自身蛀牙:由于智齿位于口腔深处,即使完全萌出也难以清洁到位,因此往往会发生龋坏,这种情况,医生会建议拔除。
阻生牙:阻生牙姿态不一:侧卧、倒立、斜靠……总之就不愿意待在正确的位置上,不仅自身难以清洁容易出现问题,还会威胁邻牙或者戳到颊肉。容易形成邻牙龋坏、被吸收、牙神经疼痛,甚至松动。
牙列不齐:智齿萌出时产生的推动力常常是造成牙齿拥挤和排列不整齐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不仅会顶坏邻牙,甚至还可能挤歪整嘴的牙。
无对咬合智齿:没有对咬合的智齿容易出现智齿过长的现象,从而影响正常咀嚼,导致下颌关节出现疼痛不适等问题,这种情况也建议及早拔除。
智齿冠周炎:有些智齿在生长时,只有部分牙冠在牙龈上露出,另外一部分被牙龈覆盖,这样智齿牙体和牙龈间就形成了一个狭窄较深的盲袋,容易藏污纳垢。而且牙冠上的牙龈也容易因咀嚼食物受损,形成溃疡。当身体抵抗力下降,就可能引起冠周炎。智齿冠周炎,个体表现差异大。它既可能平淡无奇,消炎即愈,又可能肿胀封喉,引起邻近组织器官或筋膜间隙感染,危险时甚至需要切开气管保命。
什么样的智齿可以不拔呢?正常萌出的智齿:对于位置比较正常,没有阻生并且能够行使正常咀嚼功能的智齿,可以不用拔除。
完全埋伏的智齿:还有一些完全埋在骨内,对周围的牙齿及重要结构没有破坏和影响的智齿,可以考虑暂不用拔除,但需定期观察,如发生症状或病变则需尽快拔除。
第二磨牙缺失或病损:智齿前面一颗牙齿,也就是第二磨牙,当它缺失或者因病损无法保留时,如果阻生智齿的倾斜角度不超过45度,可以保留,为假牙修复提供基础。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cgg.com/zscwh/651545.html